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(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讲解)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,以及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讲解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今年国考申论真题题型有哪些变化
1、分值变化: 大作文分值下降,副省级从40分降至30分,整体分值结构更倾向于前面的小题,反映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。 公文写作经验借鉴: 公文写作在以往的小题中已经有所涉及,省考复习时需要重视这类题型的练习,特别是事务性公文如计划、总结、倡议书等。
2、题型考查 在省级单位会更加侧重于综合分析题、应用写作题,综合分析题等题型的考查。应用写作的文体类型比较丰富,需要全面备考。在地市级及以下的单位除了多于综合分析题、应用写作题的考查以外,很可能会设置解决问题类的题目。
3、年国考申论的命题出现了显著变化。特别是在最后一题上,往年是议论文,今年则变为应用文写作。年,地市级的最后一题要求考生基于“给定资料5中提到的‘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,尽到我所有的力量,做好我要做的事情’,这句话的深入思考,自选角度,联系实际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”。
4、从考试情况来看,行政执法类题目难度适中,考查主题与其他类别有所区别,但常考题型和申论的作答本质并没有太多变化。
5、第出现新题型。今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性的题型,比如副省级试卷第三题,要求以和政府的名义,结合黄河的历史、治理、黄河精神制作一个宣传手册,分条目列出要点,这是以前从未出现的题型,类似于应用型的公文的类型,创新力度比较大,也更具实用性。
6、年的公务员考试(简称国考)笔试部分经历了一些调整,下面详细解析这些变化:首先,逻辑填空部分的考题难度有所降低。相较于往年,今年的题目更加注重考察基础词汇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,而非复杂的语言表达技巧。考生们反映,题目的难度较为适中,使得部分考生能够更轻松地应对。
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主题都是什么?
年市地级试卷考查“社会治理”主题,无论是风林村实施“村寨银行”项目,还是新民县为乡村群众“种戏”,抑或清河社区用心治理、Z市晚报调查“人行道”问题,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
年度国考申论主题 1)副省级 主题:以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为中心议题、联系社会现实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2)地市 主题: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,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。”从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,写一篇文章。
年国考申论省级试卷的主题是“想象力经济”,材料介绍了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,并把想象力与科学、艺术、古文化相结合,最终上升到对人的“慧”的思考,体现了解想象力的无限价值,也体现了对创新的重视。这一主题看似虚无缥缈,比较抽象,实则贴近生活,内涵丰富。
年国考申论试卷以“水智慧与城市发展”为主题,从城市水系建设入手,谈到河流水系规划理念、水生态文明建设、“水生态+扶贫”模式等,并上升到理论高度,揭示水的特点、智慧等,共涉及社会、文化、生态三个领域。而水的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颇深,能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提供诸多指导。
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: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,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,又有明显的侧重点。2000-2009年这一阶段的公务员考试主题更偏重于经济领域,尤其是2003-2009年几乎都围绕经济问题而命题。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命题者的偏好所在,如“三农”问题、耕地保护等。
2011国考申论题目是什么
您好!2011年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与地市级所考察的主题分别是黄河精神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。具体题目如下:2011年公务员考试(副省级):认真阅读“给定资料”,简要回答下面两题。
从申论考试材料主题来看,自2011年以来国考申论均是不同的材料主题,如此可以更为准确地测查考生能力。
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2002002002010年国考都是140题,2011年为135题,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,满分100;《申论》满分也是100分,要求在180分钟内完成。《行政职业能力测试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、资料分析与常识判断五个部分。
国考申论考试一般考查五道题,五道题目中会涉及概括题、综合分析题、对策题、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写作题。具体内容如下:申论考试内容 公务员考试申论主要考:阅读理解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等题型,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、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。
(一)国考申论考什么啊 普通考试是五道题,国考的时候申论有4个题目。申论考试是一种需要充分注意它的限制性要求的考试。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科目,不同于任何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,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能力检测。它的目的在于检测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。
如2011年国考副省第一大题第2小题的题目:“给定资料5”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,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。很多考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,都能把材料的要点找到。但是,最终写出来的答案并不符合判分的要求。一是答案的逻辑顺序不符合要求。
发表评论